w3ctech

node.js在qzone的演进

本文由youkun编写,经过授权后转载,原文地址

2011~清除迷雾

入职年负责的第一件事是用node.js来实现长连接。因为涉及server开发,所以直接进入双导师模式,一个前端导师加一个后端导师。

server的开发部署摸清了在腾讯做后端开发的大部分流程和工具,为之后的node.js开发清除了迷雾。

2012~一切皆模块

2012只做了一件事,那就是模块化,浏览器里的代码被抽像为一个个module。除了参与sea.js设计细节的撕逼,团队也诞生了基于目录的合并编译工具JSC。JSC一直用到现在,最好用的一个功能是实时把前端模板编译为seajs模块,为后来的直出复用模板做了积累。

2012年10年1日 node.js直出服务器第一个版本诞生,命名py_nodejs_proxy。py并不是大家理解的炮友的意思,而是朋友网的缩写, proxy指可编程的代理。这个名字一直延续到现在。

2013~错过最好的发展时机

这一年经历了空间触屏改版,是Node.js发展的风口。但是,由于各种原因最后采用了CPP+V8的解决方案,Node.js的定位被锁死在模板上。这并不是我希望的结果,于是又新起了一个相册直出的域名,继续默默更新py_nodejs_proxy,等待下一个风口。

那一年空间触屏上亿PV,相册直出域名千万级PV,装机量不到20+。

2014~无为的一年

打酱油的一年Orz

2015~破局

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总结这半年来的主要工作:不停的把其它域名cname到相册直出域名。

随着移动端的崛起,新起的项目面临如何同时支持多平台的问题。从后台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,相同的接口维护两种协议,已经成为一种隐形的成本。支持移动端是必须的,那如何优雅的进行H5开发呢?就是现在,前端看到机会点,我们重新思考py_nodejs_proxy的定位,不仅仅是用来直出页面,而是将py_nodejs_proxy定义为http接入层,所有天赋点都加到proxy的技能树上。

然后就有了webapp,这意味着Node.js可以直接调用后台为手机准备的所有接口。然后也有了域名收归能力,为更快的尝试spdy/http2.0等项目提供了可能。新活动和项目后端专心搞接口,接入层前端直接搞定,随着webapp的大面积使用,Node.js一下热了起来。

大面积的业务应用间接推动了py_nodejs_proxy在基础能力上的不断完善。立体监控、实时日志、染色和window对象的出现、安全、httpdns、更强的路由和代理能力。同时py_nodejs_proxy开始把业务逻辑向外分离,集成大量公司级公共组件(L5、DC、门神、CMEM等),定位开始变得清晰,从空间Node.js解决方案上升为公司级通用解决方案。因为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,接着内部站点nodejs.oa.com诞生,文档开始出现。

这一年相册直出域名过亿PV,手Q离线包域名过40亿PV。py_nodejs_proxy装机量破百,共385个迭代,2015半年就贡献了255个~

团队的状态异常活跃,任何靠谱的想法都可以快速落地执行,有意思的工具或内部站点开始不断涌现。随着py_nodejs_proxy的完善,其发现问题和定位问题的能力已经远远超过tnginx,业务内部开始出现tnginx退Node.js进的趋势。微云全站也在进行着php退Node.js进的演进。

空间前端开发者的日常聊天话题,已经从“浏览器中遇到的奇葩问题”扩展到了“http接入层中遇到的奇葩问题”,团队的日常行为和面对反馈的第一反应也发生了巨大变化。比如,以前面对用户反馈第一时间是联系用户抓包分析,现在直接查流水对log。回过头看,如今的空间前端和当年的相比,已经不在一个档次上。

技术的领先,在被普及后都不再有壁垒,我们需要不断的扩展新的领域保持领先,任何可以用JS实现的都终将被JS实现,下一个也许大概可能就是react~

w3ctech微信

扫码关注w3ctech微信公众号

共收到1条回复

  • 看的晕晕的,感觉有氛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

    回复此楼